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认识负数课件
通过深思熟虑,编辑为大家精心挑选了最实用的“认识负数课件”。教案就像上课前教师的课前准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规划他的教案内容。学生的反馈能够照亮教学的专业性。请对本文中的实践意义深加思考!
认识负数课件(篇1)教学内容:
义教课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6题。
教学设计说明:
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课标》调整安排在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们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我们精心安排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活动: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一开始即创设说天气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背景,促使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讨论学习,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本质。
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渎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自然引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继而借“海拔高度”这一生活事例,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使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反的量”这一负数概念的本质意义。
3.以“比较反思”提升——丰富概念内涵。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等分界点,并借助直线上的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正数部大于0,负数都小于0。同时在习题中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概念外延。
在基本练习之后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来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既与开头的生活引人情景相呼
查看更多>>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大家带来了“小数的认识课件”的相关内容,我们为您提供最前沿的技术资讯敬请留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体现。
小数的认识课件(篇1)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经历自己读小数,认识小数的过程。
2、知道整数,认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能说出具体事物中小数表示的意思。
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小数。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小数的各个组成部分,说出具体事物中小数表示的意思。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ppt辅助教学。各个组成部分,说出具体事物中小数表示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游戏引入(师提出猜数游戏:)
1、师给一定的`范围,让学生猜数,调动课堂气氛。
(老师在游戏中一定要反应快,既要引导学生猜数,又不要左右学生的思路。预设:学生猜不出符合要求的整数,在缩小范围中,遇到整数有时不能表示一些数据,从而想到小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从而引出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的认识)
第二环节:
(一)认识“鸟中之最”
1.课件显示几种鸟的图文,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小数。
2、让学生观察描述几种鸟的数据,并且分组讨论,对这些数据的理解,感知小数在具体事物中表示的意思。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师注意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数据交流,给学生以主动权。
(二)认识小数
1.举出跳绳长度,买饮料和面包花的钱数的例子。
利用三年级所学知识把复名数改成单名数。(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什么是“整数”和“小数”
学生观察黑板中自己猜想的数,进行比较。和师一起找出小数的特别之处。
3.介绍小数的组成部分,师一边介绍,一边板书。
(三)试一试
引导学生读出小数,并说出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分别是多少。
(四)说一说
师提出书中69页“说一说”问题。
让学生同桌互说,然后再全班交流
(五)练一练
课件显示:
练习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表示的实际意思。
同桌互说,然后再交流
2、书中练习
3、抽奖游戏(抽奖小游戏,抽奖看商品,根据商品说出所学数学信息。说对了奖品
查看更多>>请不要错过“小数的认识课件”,它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希望你会喜欢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法避免要写教案和课件。因此,在写作教案和课件时,请不要掉以轻心。编写教案需要注意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小数的认识课件 篇1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使本课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初步认识11-20各数,但是这种认识局限于数字到名称的简单对应。对于数字所包含在进一步、深层次的含义即数的组成,理解不够深刻。这是一个将两位数量化的过程。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数字。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习经验的把握,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数的文化,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自主探索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使整个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上有个评比台,于是我巧妙借助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每十个笑脸换一个大拇指”的评价规则,让他们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为后面的“满十进一”学习做
查看更多>>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栏目小编编辑了这份易懂的“倒数的认识课件”,愿我们永远不忘与他人分享。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评价个人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
倒数的认识课件 篇1教学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1和0倒数的问题
教学关键:
掌握倒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文城中心小学要举行计算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老师就喜欢你们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但光想不行,还必须得过老师这一关。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
生:分数乘法。
师:我们来算一算怎么样?(出示口算卡算一算。)
生:好。
师:你们的口算不错,今天要研究的这几道题肯定难不倒你们,但要想发现它们的秘密,必须得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行哦!
二、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3/8×8/37/15×15/75×1/51/12×12
师:上面这几道算式你能很快地算出结果吗?
生:能。(指名上去写结果)
师:你们算得真快!认真观察一下算式,有什么发现吗?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完后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生:乘积都是1。(师板书:乘积是1)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相乘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生: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师:你们能写出这样的两个数吗?
生:(齐)能。
2、让学生自由写后再归纳倒数的意义。
师:你们写的算式乘积都是多少?
生:乘积都是1。
师: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们叫做互为倒数。(师又接着板书: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题:倒数的认识)
(让生齐读课题和倒数的意义)
3、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
生生交流后归纳:因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举例说明:如3/8和8/3,可以说3/8和8/3互为倒数,也可以说3/8是8/3的倒数,但不能说3/8是倒数)
师:好像
查看更多>>